关注牛人邦轻松获取名校师兄师姐的第一手高考经验
(注:轻点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作者介绍:吴怡莹,2016年港澳台联招考生,毕业于广西博白县王力中学。联考分数471/750。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谈起自己的高考与联招,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陆台湾人”,我一直认为自己和在大陆出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来自台湾的爸爸和来自河南的妈妈二十几年前相遇后一起在两广打拼,也一起在两广养育了我们家姐妹四个小孩。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小时候的我们先是在广州生活了几年,最后才定居于广西一个偏僻的小镇。
从小学到高中,我基本没有太多的学校可选择,与年纪相差不大的妹妹一起按部就班地念完了小学和初中,考上了县城第二的高中。按当时我的成绩来看,可以说考上211、985高校的希望微乎其微,我记得那时自己的高考目标也仅仅就是冲过一本线二三十分。
直到高考报名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参加高考的程序极其繁琐,父母和班主任当时也都很着急,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可以通过港澳台联招考大学。虽然这个小插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备考,但好在有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我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因为联招与普高考试内容有一定差异,父母就给我们报了港澳台联招的辅导机构。总结来说,我的大学备考主要是由两年半的原高中学习以及半年的辅导机构备考构成的。
下面我想就在原高中的备考来说一说自己的经历。我的高中学校排名位居县城所有学校中的第二,而它的管理也是全县城最严格的:每个星期只有周日下午6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平均一到两个月才会有两天的假期。老师们都十分尽责,教学管理工作两手狠抓。在这样的环境下备考,我对自己的成绩提高一直抱有极大希望。
而关于辅导机构的备考这方面,由于我了解港澳台联招的时间较晚,只能报上辅导机构的半年班(半年班其实适合原高中成绩足够优异的同学报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的压力感直线上升,有时甚至会因为生活琐事、成绩压抑到流泪,幸好有父母、机构老师、朋友以及妹妹的陪伴同我一起走完这段五味杂陈的备考之路。
接着我想谈谈港澳台联招志愿填报的一些经验。我是2016年参加的港澳台联招,志愿填报是“先填后考”、“梯形志愿”,这意味着志愿填报尤为重要。当时部分高校只录取第一志愿,几乎所有高校录取第二志愿的分数线会比第一志愿上涨几十分。志愿填报相对保守的考生一般会以距离填报志愿前最近的模考成绩作为参考分数线的基点。
而自从2018年港澳台联招志愿填改为“先考后填”、“平行志愿”之后,就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和填报志愿的风险。我认为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自己的排名、意愿专业、高校计划录取人数、高校以往录取分数、院校地域(热门程度)、高校对港澳台学生的重视程度这六个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断。我就其中几个因素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1.排名高者优先的高校和专业,排名高者投档高校完,排名低者才有机会。平行志愿会先把考生按文理科成绩从高到低排成互不干扰的两队,然后计算机一次性批量从高分到低分检索投档到高校,考生只能被投档到其中一所高校,也就意味着710分学生的第10所高校志愿也比709分的第1所高校志愿优先检索投档。
2.意愿专业建议根据考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毕竟这将伴随考生接下四年的生活。考生成功投档到高校后,高校按分数高低人工分配专业,也是按你所填的6个专业次序分配专业,如果该生的第1专业录取满了,则看第2专业,如果没满则分配到该专业2018年港澳台高考分数线 【高考经验贴】这是一份满满的港澳台联招经验干货!,如果已满,则看第3专业,依次类推。最好将最想就读的专业填在前面的位置,同时选择服从调剂,保证自己不会被退档。
3.从院校地域(热门程度)来讲,港澳台考生扎堆北上广高校使得北上广高校分数线不断抬高,我个人建议联考分数没有足够优秀的考生避开热门高校,选择一些非热门但知名度高的院校填报。
最后我想聊聊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体验。不同的平台确实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2018年港澳台高考分数线,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只要够努力够刻苦,一定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平台上发光发热。其实刚进校园我很自卑,总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参加联考才能考上这所学校而感到低人一等,但慢慢地才发现2018年港澳台高考分数线,学校里也有许许多多相当优秀的港澳台学长学姐。现在的我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成为让他人也为你感到骄傲的人。
所以,各位,加油吧!
扫码关注牛人邦,
获取更多高考咨询!
文案:吴怡莹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