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传保研经验|零基础跨保至清华国际新闻传播【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标题:清华新传保研经验|零基础跨保至清华国际新闻传播【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时间: 2022年11月05日 | 分类:学习经验

阅读指南

01 个人背景

02 新传保研情况

03走上新传之路

04 保研院校情况

05 我的一些心里话

01

个人背景

中上985小语种专业第一,专四优秀,六级600+,国奖等奖学金若干,一项校级大创,一次海外线上交流经历。

02

新传保研情况

夏令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新专硕(候补优秀营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营员)

预推免:

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硕(最终去向)

北京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硕(进入复试后放弃)

03

走上新传之路

我的新传保研之路可以说是既轻松又头疼。

轻松之处在于相比保研边缘的同学,我的排名、英语、奖项等背景较好,因此在投递院校时我基本没有被拒绝这方面的担忧,本科院校的保研名额也能够确定。

头疼之处在于,第一,本专业可报名的夏令营极少,冲-保-稳的三档策略难以执行,机会少对心态亦是一大考验;第二,本科专业并非优势学科,与其他院校的同学差距较大,若申请本专业的推免考核则有较大的通过难度。

但对于外语我依然有着很大的热爱,所以在夏令营序幕拉开之际,我一直在为本专业的复习考核做努力,并且在6月之前都没有一丝一毫想要跨保新传的想法。

因为新传专业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其竞争之激烈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样,这个大名鼎鼎的热门“卷王”专业也十分劝退我这个零基础的小语种学生。

但北京大学却在5月31号突然发布了夏令营的报名通知,这是北大新传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夏令营,也是该校国新方向的第一年推免招生,而且对营员要求极高,比如规定了成绩排名要在前5%、需要提交一份课题研究计划等等。而我刚好正在做一项国际新闻相关的校级大创项目,立项书和其他现成的资料都可以对我写研究计划带来帮助。于是我心动了。

尤其是因为受到专业限制北大清华华侨生考研,清北基本上没有我能参加的夏令营,所以北大新传院的夏令营让我有了打开新传之门的想法。但材料准备的过程却并不顺利,主要是研究计划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由于本科三年我都在主攻语言能力和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几乎完全没有接触和学习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更不会针对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量化或质化研究方法,这导致我的研究计划初稿质量堪忧。

在那时,我也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人文与社科的区别。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胡师姐刚好在举办为期六天的公益文书修改活动,我立即联系了胡师姐团队帮忙修改研究计划,在学姐的指导下,我细化了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方法,打磨许久后的研究计划和初稿比有了质的飞跃。这篇研究计划也是我能获得入营资格的重要助力。

04

北大清华华侨生考研

保研院校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我的第一场新传夏令营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新专硕。虽然从收到入营通知到正式考核有20天的复习时间,但我在这期间还有两场其他专业的考核,所以一直到7月6号我都还是零基础选手。

人大新传夏令营是出了名的难,向来有“小考研”之称。7月9号上午是导师见面会,可以看到很多大佬,比如刘海龙老师和彭兰女神等你能叫的上名字的核刊大佬;下午是笔试,考了一道大的论述题。

但事先发的答题纸却标记了四道大题,是大大的烟雾弹!所以同学们不能被提前放出来的信息迷惑。7月10号是国新的面试,仍旧沿用了往年的抽题形式,一共两中两英,节奏很快,建议回答时尽量控制时间,每个问题在2-3分钟,如果回答过长的话老师会打断。

中文题目比较灵活宽泛,并不局限于新传理论知识,而是涵盖了人文常识等考察综合素质的题。英文题目则相较简单,考察个人问题较多,回答注意流利和逻辑清晰。但由于我在参加人大国新夏令营时我只学了三天新传,只复习了一些基础理论和思维逻辑,忽视了英语口语,因此结果也可想而知不会理想,最后我拿到了候补第二十多位(一共候补36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大之后我便开始全力以赴备战北大8月8号的夏令营,期待自己能在这次考核中创造奇迹,顺利录取。但北大的优营效力却在整个夏令营流程中都没有明确,我在临近考核前才知道优营不等于录取。但我依然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四周的学习计划:

北大的夏令营第一天是学科介绍,第二天分组考核,形式为群面,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无领导小组面试,题目涉及国际传播、网络传播等。

考核流程为:轮流自我介绍→5分钟看题准备→轮流做个人陈述→小组自由发言讨论→轮流英文总结陈词。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阅读一篇英文材料,回答两个问题,题目与国际传播相关。群面和单面的区别很大,不确定性也更多。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想要在群面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要让自己的回答有记忆点,这样老师才能记住你。我当时的回答就有几个亮点,一是在原因分析中我提出了主观和客观两大分类角度,这一分类方法也多次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二是我提出了“自塑”和“他塑”两种视角,虽然在我回答之前有同学也提出了要借外国人之口讲述中国故事,但我换用了“自塑”和“他塑”两种说法,更加学术话和有亮点。

因为我提到的了这几点,或是成为小组的共识,或是和之前的同学有很大不同,比较有新意,加之最后的英文回答所以在面试结束后我也比较有把握,最后也拿到了优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清新每年都会在8月中上旬举办体验式夏令营,优营不录取,仍需参加预推免考核,优秀营员在录取时会优先考虑。遗憾的是,我没能顺利入营清新的夏令营,也正是在北大优营的同一天,我也收到了清新的拒信,内心百感交集。

但胡师姐团队的Gigi学姐为我分析了情况并鼓励我积极准备参加预推免,我便稳定心神,在之前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国新方向的考核重点继续提升自己。

清华预推免流程:8.31前报名→9.6发复试通知→9.7-9.8资格核验→9.9笔试→9.15-9.16面试→9.17电话通知录取→9.20系统初步录取→9.30接收推免系统的待录取通知

由于夏令营被拒,所以预推免报名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能够进入复试。所以在收到通过初审的邮件和短信时,我既激动又慌张,立即在系统上确认参加复试——我的预推免拉开了序幕。虽然我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复试,但因为没有优营的优势,且这是我预推免的第一所院校,加上清华的竞争和考核难度自不必说,所以我没有过高的期待值,心态比较轻松。这也是我在后期参加笔面试时能轻松自如,心无旁骛的重要原因。

笔试题量大、内容丰富,且英文问题多。我复习了一些有关采访计划和新闻评论的考题,但毕竟基本功和新传本科同学有壁北大清华华侨生考研,所以考试时还是主要依靠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面试和往年变化较大,不知道是不是顺序的原因,我的面试只有15分钟(我的次序非常靠后),而且面试内容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深挖简历了,而是有较多围绕时政和相关的发散性问题清华新传保研经验|零基础跨保至清华国际新闻传播,但基本上也还是根据简历特点来的(比如我本科是外语专业,老师就问了两三个和对应国家时政的相关问题)。我在备考时把自己简历上的东西挖了个遍,中英文拟答案录音,并安排了两次mock,虽然有很多准备了的东西没被问到,比如:介绍一下你的大创项目、你读过什么国新方向的书籍等等,但问题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所以还是要多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面试过程中老师并不会很严肃,压力面的内容比预计的要少,我在回答过程中和老师有来有往,整个人状态比较松弛,英文回答也比较流利,但也有一些回答并不满意,所以面试结束后我没有在结果上自我纠缠太久,而是很快投入到之后的考核复习当中。

05

一些心里话

首先,我的新传保研之路并不顺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专业选择上没有早做决定,造成了夏令营阶段的被动。因此,我非常建议大家在大三上(最晚在寒假)就确定自己的保研方向,早接触、早准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减少内心的焦虑。

其次,保研更看重综合素质,不论何时都不能松懈英语学习,特别是在国新尤其看重英语口语表达的情况下,英语口语往往是帮助你脱颖而出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保研是一场持久战,六月到九月期间你可能都会非常焦虑,但这个过程也恰恰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核。顶住压力,调整心态,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清华##保研#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

本文标题: 清华新传保研经验|零基础跨保至清华国际新闻传播【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Tags:北大清华华侨生考研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