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生”联考,缘何成了被人利用的“歪门邪道”?【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标题:“华侨生”联考,缘何成了被人利用的“歪门邪道”?【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时间: 2022年11月07日 | 分类:心理

“对不起,没能早点告诉你,其实200分就能上‘211’大学。”这是某教育机构的营销广告。这几天,有关大陆学生“摇身一变”,以“华侨生”身份绕过高考,进入名校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为此,25日,教育部紧急回应:将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持续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同时,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通过中介机构,花费几十万元,获得华侨身份。在国外待两年之后,便可以避开有关资格的全部审查限制“出口转内销”,进而以华侨生的身份进入“华侨生联考”的考场,进入名校,既没违反法律、又符合一切政策要求。尽管每年报名参加全国联招考试的华侨考生人数并不算多,但是进名校竟然有如此“捷径”,还是引发了公众对于教育公平和高考秩序的担忧。

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

一方面,人们担忧于“假华侨生”的出现违背了华侨生联考制度设立的初衷,破坏了联考的考试生态。从1981年开始的“华侨生联考”制度,是为了满足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内地读大学的机会。由于部分华侨生的中文基础较差,课程内容也与大陆有所不同,所以联考的科目和内容都相对简单。但如果有“假华侨生”钻了制度的空子,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挤出效应”,减少了真华侨生进入大陆读书的机会。

另一方面,人们还担忧,这种通过金钱,通过换个身份就能进入名校的“变身游戏”,既严重高考公平,破坏了正常的高考秩序,还向社会传递出身份比努力更重要、父母有钱比个人奋斗更为重要的信号,大大伤害了社会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信心。

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

而更重要的是,当这样的现象发生后,社会会普遍担心,如果“华侨生联考”制度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那么,其他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否也同样会被人钻空子、挖墙脚。特别是当下,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等改革举措陆续展开,尤其是今年是“新高考”试行的第一年,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被列为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些新的改革举措,能否保证足够的科学、公正、公平,能否做到严谨的制度设计。

那么,如何打消公众的担忧和顾虑呢?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监管和信息公开,让制度的严谨和阳光公开成为将造假者挡在门外的“天然屏障”是重中之重。

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

再以“华侨生联考”一事为例,其实,该政策被钻空子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早在十多年前,个别地方就出现了“华侨生”突然激增的不正常现象。为此,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多部门联手,通过调整国外居住年限要求,严格限定报名条件,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就有效地遏制了资格造假的现象。

因此,打击作假“华侨生”联考,缘何成了被人利用的“歪门邪道”?,并非不可为,而是要看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心与智慧。当然,“华侨生联考”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招生政策,30几年过去了,政策是否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也是考验相关主管部门智慧与担当,攸关教育公平的大事。

回溯我国教育改革走过的漫漫长路,我们会发现,“魔道之争”与“猫鼠游戏”其实一直都在。特长生制度、保送生制度、自主招生制度……每一项攸关机会公平的教育制度都曾经受过造假、作弊的挑衅,但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魔道之争”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教育公平其实是一个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圆里的一份子,概莫能外,只有所有人都自觉维系这个圆,才有可能推动所有人更快地接近这个圆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就是教育公平。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

本文标题: “华侨生”联考,缘何成了被人利用的“歪门邪道”?【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Tags:华侨生联考和内地学生一起上课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