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说一说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标题:7.说一说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时间: 2022年11月10日 | 分类:媒体报道

本文所讲故事,时间、地点和人物均不可细考,敬请注意。

至少若干年前,华侨、归侨或侨胞算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所谓不衣锦,莫还乡,乡人看到的海外归客,多是经济状况尚可的。本地是有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超过十万人,只要其中百分之一“发达了”,也会有很可观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县城里,有相当多他们留下的痕迹,比如学校里的礼堂、人民医院的大楼还有若干大的酒店饭店,由华侨捐建或自建的。要说明一下,通常说的华侨,一般指海外有中国国籍的华人,似乎并不包括当地入籍以及在港澳定居的同胞,而本文都混为一谈,不作区分了。

只是世人重视结果多于过程,一般也不会过多关注或问及他们的经历。就用前文提到过的“香港客”而言,也归为华侨一类人吧,听说他刚逃到香港时相当艰苦,以卖咸鱼、柿饼等为生。后来与人合作开作坊或工厂做生意,又争吵得个耿耿于怀,多年亲情交情付诸东流。他曾给公社(镇)捐物捐款,虽然都是辛苦钱,但至少有能力捐赠,也算是成功人士了。早年他和家人回乡过年,烧烟花用的钱,能买两百斤猪肉,几乎一整头猪了,让乡人惊叹不已。当然也有人过得一般,其实就是在香港等异地他乡打工的命运。前文说到的我岳母最小的姑姑,其丈夫(也就是岳母的姑丈)也是马来西亚归侨,解放后回国,在工厂当工人,随着八十年代工厂倒闭也早早下岗,干起了在路边修自行车的活儿,修车摊子也是租的工人服务社的临街小商铺。

我中学同学的爷爷,年少即去美国,主要是做洗衣店生意7.说一说华侨,也就是衣服洗干净、熨平等。抗战后归国,在家乡买了地,建了房,娶妻生子,据说还买了一个小山头种果树。后来,毫无意外地被划为地主,虽然政府也没有太多为难,他们家没怎么受苦,但升学、当兵等都有种无形的障碍。所以,同学父亲各种手艺,主要靠自学。当我同学自豪地说他父亲医术还相当不错,还有熟人曾专门回来他父亲看些疑难杂症,别的熟悉他的伙伴立刻哄堂大笑,因为同学父亲当时负责市场里收税费管理等,也就是属于工商局或税务局的人,而不是医院医生。当然,同学的父亲也是个西医的赤脚医生,并非中医。同学说他小时候,还能听爷爷说几句英语,发音相当标准,鼻音也有模有样,但一句都写不下来。

现在人可能很少能读到吴有恒的小说《山乡风云录》了,里面写到有个华侨就娶了有色人种的妻子回到老家,生了混血儿子铁牛,但被族人找各种不吉利的借口然他花光了钱,只好抛下妻儿,又去美国打工,从此杳无音信。当然,这种异族相婚的情况或许有,比如我去参观开平碉楼时看的介绍资料上,看到家庭合照中妻妾中有明显的白人长相;但携妻儿又回到故乡定居的,则并不多见。

在看开平碉楼群,惊叹之余,也留意到介绍资料中的数字。资料提到,有的碉楼是花了两万多美元建成。我查了一下,在三十年代,一盎司黄金大约二三十美元(美国政府1934年规定一盎司黄金价格为35美元,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正式规定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而一盎司黄金是31.1克多,那么建碉楼的成本就是二十多公斤黄金了。即使在当代华侨生哪儿有,花二十公斤黄金去建的房子,也绝对大手笔。看黄谷柳的小说《虾球传》里,虾球在其他流氓混混唆使下偷了归国下船老华侨的一万多美元,一笔巨款,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父亲华侨生哪儿有,并使他父亲从此精神失常,这情节让人心酸不已。

2006年我去横滨中华街,当时国人去岛国买马桶盖、保温杯和化妆品的热潮还没到来,大家对我们几个说普通话的游客略感惊奇又不失热情。去到“要明鹤兴同乡会馆”,我还愣了一下,才想到高要、高明、鹤山和新兴这四个相邻的县区都是有名的侨乡,现在刚好分属四个地级市,他们在横滨这个地方扎根一百多年了,殊不容易。在横滨中华街,华人们大多是做餐饮业的,我也听说过本地有人是专门学了厨艺以后,出国到日本投奔同乡的餐馆,才能在异国站稳脚跟。

华侨生哪儿有

工作后,有次我曾在上省城的城际班车上,碰到座位隔壁有个中年男士不停打电话,正在联络多年未见的同学,说刚回国探亲,从其他同学拿到通讯录,逐一问大家是否有空近几天一起聚聚之类的话。和他聊开才知道,他在八十年代末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出国了,原因方面,按他的原话是“我们村的成年男丁全部在国外”,但我没听出他这话,是自豪还是无奈。

他去的是中美洲,做的是华人传统产业之一,开超市。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学当地通行的西班牙语很快就熟练并扎根,但已经十多年没回过国了。我问他,自己早年就是个大学生,出去了是否有点可惜浪费呢?他略一沉默,说:过去后好辛苦,但很快一个月赚的钱比这边一年都多,就不会想别的了。

我想,追求成功,追求金钱,也是人性。每个人都会寻找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机会,追求多挣钱无可厚非,为此而带来的人员流动也就是自然或经济规律,不像类似过去“知青上山下乡”那样更多是人力所为的逆向活动。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辛苦”二字也基本上不算什么难事。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不辞劳苦”依然会是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成为阻碍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绊脚石,就未为可知了。以前,如果有人说,吃喝玩乐打游戏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那肯定很多人反对甚至出口责骂。但现在,恐怕会有相当多的人去思考,是否这真的是件合理的事情,考虑是不是要放慢拼搏的节奏而享受生活,是不是有条件可以去规划工作和生活。我觉得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包含了物质和思想的进步。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

本文标题: 7.说一说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学校】 | Tags:华侨生哪儿有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